热点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视点>热点聚焦
“医疗+人工智能”或成下个风口,别再错过!
时间:2017-04-20 09:41      来源:      点击:0次       打印

在美国科幻大片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晨起,窗帘会自动打开;


语音下指令就能启动电视;


机器人会根据指令设定做早餐或是做其他家务;


甚至机器人还能为主人做身体检查……


这些美好的事情其实并不遥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从制造业、智能家居、交通,教育到医疗,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已经不断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释放出更大的社会及商业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布局乃至加码“医疗+人工智能”的企业不断。就在2016年,美国药物销售巨头麦克森就收购了黑石集团旗下的智能科技类的医疗公司,设立独立的IT部门Change Health。而在行业诉求以及广阔前景下,互联网医疗领域成为众多资本方的掘金地,参与其中的A股上市公司也因前期涉足以及未来愿景受到二级市场的追捧。


在业界看来,医疗+人工智能正成为下一个风口,或将改变行业的投资逻辑。


科技巨头布局人工智能医疗领域是一大方向


人工智能起源于 1956年,麦卡锡召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IBM公司,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召开达特矛斯会议正式提出 “人工智能”概念,六十年以来人工智能发展起起落落。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市场年复合增速将超过50%,发展前景极为广阔。“2017中国IT市场年会”预计2018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8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6.3%。据悉,随着一级市场产业投资不断升温,中国2012-2015年人工智能投资额增长近100倍,人工智能投资机构数量年增长率超过50%。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非常广泛,即在无人驾驶、刷脸识别包括电子支付、电子商城、个人家居、服务机器人、机器翻译、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语音识别以及医疗等应用场景很多。


由于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国际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布局人工智能。


或许提到人工智能,更被大家熟知的是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Alpha Go,然而在深度学习的应用上,走的最远的实际上是将人工智能和医疗领域结合的IBM Waston。


IBM公司自2006年开始研发Watson,并在2011年2月的《危险地带》智力抢答游戏中一战成名。尽管一开始IBM想把Watson打造为超级Siri,主要还是卖硬件,但后来转型为认知商业计算平台,2011年8月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例如在肿瘤治疗方面,Watson已收录了肿瘤学研究领域的42种医学期刊、临床试验的60多万条医疗证据和200万页文本资料。Watson能够在几秒之内筛选数十年癌症治疗历史中的150万份患者记录,包括病历和患者治疗结果,并为医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循证治疗方案。目前癌症治疗领域排名前三的医院都在运行Watson,并于2016年8月正式进入中国试水,2017年3月28日正式签约百洋医药集团旗下百洋智能科技,正式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尽管人工智能的潜力十分巨大,但机器也无法代替人类专家。如果试想一下,一个普通的医生,如果有Watson这样的助理,将会变得非常高效。当然,IBM并不是将医疗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唯一参与者。在美国,微软早已经宣布将AI用于医疗健康的计划“Hanover”,他们试图帮助寻找最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除此之外,微软还在研究模拟癌症如何在不同病人身体里扩散,甚至于研究像计算机编程一样创造生物细胞等。


来自东北证券的研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表明每年新增约430万侵袭性癌症病例。目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癌症诊疗的单次费用约2500元,若包年服务则是1万元/年,若按每人每年4000元-5000元计算,每年癌症诊疗人工智能领域新增市场空间能高达约200亿元。显然,但就中国市场而言,人工智能运用在癌症治疗领域的投资价值已极大。


医疗+人工智能的商业价值


201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需要规范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打破场景数据障碍,使得数据应用有了依据。此举有望释放大数据资源的价值,助力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化提速。


有分析认为,“医疗+人工智能”将改变行业的投资逻辑。总结过去几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热潮,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暂处于边缘辅助角色,技术和人力两个资源的抉择中,资本更偏好人力。其表现形式为,投资者以及创业者均认为医疗行业还处于人力驱动的逻辑,即如何圈住医生、医院才是目前的核心所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将让医疗行业步入技术驱动的轨道,从基于医生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统计学+小样本数据)的阶段再进一步进化到基于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个性化诊疗,医疗行业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患者的角度来看,个性化诊疗无疑将大大提高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从医生角度来看,机器医生的到来,则将根本性的解决医生资源的问题。


由于基础层和技术层依旧是国内公司的短板,因此目前在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国内主要以医疗机构与国外巨头合作的模式为主。


以百洋医药集团集团为例,该集团刚刚宣布与IBM合作,表示旗下百洋智能科技将成为Watson Health(沃森健康)中国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合作,沃森健康下的多种认知智能解决方案将有望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各类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将获得世界上最成熟的认知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医生将通过基于海量大数据的智能决策辅助系统大幅提升诊疗精准性,患者则能因此获得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认知医疗”服务,中国的智慧化医疗正式迈入实质应用阶段。


百洋医药集团是医疗健康领域最懂互联网并且与 IBM 企业发展基因最为相似的企业。


百洋智能科技作为中国地区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IBM与拥有医疗行业优势资源整合能力的专业公司合作,不断完善沃森平台,从而可以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百洋常年在医疗行业的深耕,已经覆盖了超过12000家医院及20万家药店,是医疗健康行业领先的品牌营销企业。医疗行业具有其独特的行业属性,不能像互联网、游戏行业那样单纯需求“快”发展,更需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与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最权威的四大行业协会均建立了长期合作。


随着IBM Watson Health加大国内市场推动力度,整个产业热度有望重新点燃。根据分析人士此前的观点,卡位医疗数据资源以及医院渠道资源的国内医疗IT厂商有望借助IBM的技术红利,实现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落地。此外,值得重视的是,医疗+人工智能有望改变过去重人力的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医疗行业步入技术驱动的轨道。从宏观的医疗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基于医生经验医学模式的产业瓶颈将由基于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个性化诊疗破解。


当然,医疗+人工智能也不仅仅停留在诊疗这么单一的应用上。很显然,对于同IBM这些AI巨头合作的国内来说,在推动医疗领域发展的同时,其在同行业竞争中又将处于一个新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