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近几年中国医疗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结构性变化。在小病去社区、大病到三甲的两级分流指引推动下,许多二级公立医院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被大医院兼并或托管,有的发展为专科医院,有的随之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在广州工业大道北路上的海珠区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由原海珠区红十字会医院整体转型而来,设有中心门诊部、康复病房、将军直社区卫生服务站、富力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海珠区美沙酮门诊,总面积5100平方米。
2016年,该中心进行了全面的流程改造,迎来了华丽转身。
流程再造,全面提升
藉流程改造之机,该中心整合了相关资源——
1.智慧药房于2017年3月4日正式全新上线。中心日均就诊人次达2000左右,为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发药精准度,引进了德国CONSIS-H3快速盒装发药机,发药速度达2400合/时,每小时可处理处方450张,同时将发药的准确率提高至99.9%。中药房配备了半自动化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机,同时提高了中药颗粒的调配准确性及发放效率。
s-1.jpg
智慧药房建设
2.功能检验,设备领先。配备了美国雅培ARCHITECT 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迈瑞BC5390CRP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安健DT570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等众多国内外先进功能检验设备。
s-2.jpg
s-3.jpg
中心门诊DR及美国雅培ARCHITECT 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3.计免门诊,温馨舒适。改造后的儿童计划免疫门诊,按广东省5A级门诊建造,以梦幻星空为主题,占地150平方米,设有婴儿游泳馆、听力视力筛查室、哺乳室,功能分区合理,为新生代打造温馨保健乐园。
s-4.jpg
中心计免门诊
4.传统医学,传承发展。中心重视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中医科创建于1958年,是该中心最早成立的临床科室之一,由中医内科、中医正骨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理疗科组成。中医师队伍共有18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3人,硕士研究生3人,日均门诊量为800多人次。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如手法复位、针灸、推拿、拔罐、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耳穴贴压、埋线、火针等,效果良好,深受居民欢迎。
s-5.jpg
中心传统理疗区及中医墙展示
5.家医签约,贴心周到。中心打造了家庭医生签约门诊和健康小屋一体化平台,将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健康指导、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和监测相融合,注重签约居民的健康素养形成,把预防保健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
s-6.jpg
与自助式健康小屋一体化建设的家庭医生签约门诊
优化基本医疗,推进公共卫生,均衡发展
2016年全年中心门诊量38万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8%,其中急诊1462人次;病床使用率100.77%,较去年同期增长7.1%;家庭病床科撤床206张,提供家庭出诊服务3316人次。全年中心定点25271人次,将军直站5850人次,富力站2984 人次。
2016年新建居民健康档案2610份,电子健康档案77635份,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76.42%,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43.4%;累计高血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率34.05%,高血压年内管理人数:8145人,规范管理率50.01%,血压控制率45.03%。2型糖尿病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率31.07%,2型糖尿病年内管理人数:2858人,规范管理率50.00%,血压糖控制率40.10%。
中心医、教、研相结合, 2015年始作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接收及带教全科规培医师30余人。
2016年中心装修改造后服务环境明显改善,科室设置更趋合理,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均衡发展,作为居民身边的星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中心将全力丰富和提升社区卫生内涵建设,展翅腾飞创百强,力争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