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医改最难的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特别是大型三级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改革的桥头堡。”这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在“2016中国健康行业政策与产业创新趋势研讨会暨第二届“奇璞奖”提名项目发布会”上,对当前医改变化的判断。他认为,医疗服务的倒金字塔现象,从新医改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中欧的数据显示,今年公立医院第一次开始出现在数量上低于民营医院,仅占46%,但从另外三个数据来看,公立医院还是占了病床数的83%,门诊的27%,医院住院量的85%。尽管民营医院的数量在飞速增长,但公立医院垄断医疗服务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医改推进艰难的背后,是自今年以来中央层面对改革的重视。2016年8月,一周以内,中央召开两次高层级会议。19~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中央七常委出席。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为何得到如此重视,医改的步伐仍然推进缓慢?究其原因,蔡江南说,公立医院的改革仍然避重就轻。9月5日,国家卫计委和财政部出台《关于做好2016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公立医院改革出台的措施分三步走,第一步对所有的县市要做六项改革,最重要的第一项改革,即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的体制,从新医改2009年的改革就已提出,但长期以来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进缓慢,因为其核心在于政府把人财物的权利真正下放给医院,对于政府有关负责医疗部门而言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改革的避重就轻之处就在于,真正的难点并不在县级医院,而是在上一轮医改中获得迅速扩张的公立三甲大医院。
药品的改革方面,两票制的推行也面临阻力。蔡江南称,两票制,即从生产厂商到流通上开一张发票,中国的流通商到最后的医院购买开一张发票,如何定义两票,各地都有争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则将对制药行业产生大浪淘沙的影响,5000家中预计将有3000家仿制药企业会直面政策的考验,受到生存的影响,这一政策虽有利于质量的提高,短期内将对于制药业、流通商会带来镇痛。
相较于医疗服务和医药,医保领域的改革被认为是最易突破的环节。医保改革是增量的改革,现有的利益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改革没有阻力。
而医疗服务的改革,在公立医院占了极大体量的情况下,改革一定朝着民营医院的趋势发展,公立医院在整个医疗体系的地位就会受到某种程度的降低,利益格局的变化一定是最难的。两票制难以推进的原因也在于此,要把药品流通中的价格水分挤出去,医疗服务的价格必须补到位,否则医院也不能长期依靠亏损经营下去。
蔡江南认为,未来五年是改革的落地期和深化期,怎么落地是最关键的问题,制度创新是大有可为的。但是改革的难度逐渐加大,体制机制建设仍然是重点,从2009年的新医改以来,医改逐渐从需求方改革向供给方改革转变。事实上,医疗领域的改革难点,即医疗服务和医药,都是供给方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