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鼓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导意见》提出,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政策研究处副处长秦坤介绍,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意见》明确,家庭医生是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主要包括基层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退休临床医师、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签约服务。秦坤提到,签约服务不是一个人去提供服务,而是采取团队服务形式,并有二级以上医院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居民或家庭自愿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
《意见》提出,合理确定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分担。
有了这样的制度,生病了就可以先问身边的“医生朋友”,家庭医生是健康的“守门人”,有助于撬动分级诊疗生锈的齿轮,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那么,在其他国家,民众签约家庭医生的情况如何?在转诊、收费、服务上,是更方便还是更麻烦呢?
美国时事评论员杜剑锋观察,在美国,绝大多数的个人和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具体来说,在获得医疗保险之后,就可以选择家庭医生来为自己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了。而且,这一服务是不需要签约的,如果对家庭医生不满意,可以随时更换。
美国的医疗保险体制也是基本围绕家庭医生来定制的。在这一背景下,有时候可能会导致诊疗过程延长,使病情无法得到及时的控制;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诊疗效率相对还是比较高的。
杜剑锋介绍,很多医疗保险公司,会规定在出现身体健康状况的时候,必须先去找家庭医生就诊,有的时候,虽然患者心脏有毛病,但是为了医疗保险按条例报销一定比例,必须先到家庭医生那里去,然后由家庭医生指定专科医生,这样,有的时候效率会低,可能会导致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但是总体来上讲,家庭医生制度对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杜剑锋介绍,除了疾病的治疗之外,家庭医生在美国还发挥了一个更大的作用,那就是体检、营养保健等日常身体健康的维护。越来越多的科研显示,在疾病早期的诊治会比晚期发现之后诊治的效果会好,花费的费用也要低,而且对于保险公司来讲,一些疾病在早期出现的时候,甚至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被防治了,这样耗费会大大的减少。所以在美国购买医疗保险的时候,绝大部分医疗保险都提供免费的一年一次到两次的全身的健康体检。而这种全身的健康体检都由家庭医生来提供。
旅居法国的万凌虹女士告诉我们,在法国,家庭医生是不需要签约的,个人只需要向社保局提交一份声明即可。从费用报销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家庭医生的话,看病可是要多花不少钱的。
万凌虹介绍,一个没有家庭医生的人,他去看病,他的报销,像普通门诊大概是23欧,23欧社会保险能给报下来,没有家庭医生是6.9欧,如果有家庭医生是16.1欧。去看家庭医生,比如他觉得你需要看皮肤科医生,需要去看鼻腔医生,这个家庭医生会给到鼻科医生或皮肤科医生写上一封信,你拿着家庭医生的信去看,基本上都能报销下来。如果假设你没有,很多都是社保不给报的。申请了家庭医生之后,要去看医生,家庭医生正好档期全部排满,因为实际上都要预约,比如,咳嗽这种病,不会给你安排急诊,所以肯定会等。但是如果出现那种急诊,可以直接去医院,去急诊科。就只要是病情比较危急,肯定没问题。
万凌虹透露,法国家庭医生收费标准是统一的。以普通医生为例,费用为23欧,6岁以下的儿童是26欧。如果医生的级别更高,收费也会相应提高。
最后,我们去澳大利亚看看。《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说,澳大利亚的大型医院是没有门诊的,里边只有针对长期住院、开刀手术病患的服务,或者是急诊服务。因此如果生病了,首先要找的就是家庭医生。
胡方介绍,家庭医生也叫做全科医生,是澳大利亚人面对疾病时所需要面对的第一人,可以在各个社区中心地段的医疗中心或者是医生自己设立的诊所找到他们。家庭医生并不像急诊室那样是24小时服务,如果你真的在非诊所工作时间需要家庭医生的帮助,也可以电话要求医生上门服务。但是就看排班的情况了,通常并不会是你平时看的那一位医生。一般,家庭医生只是对你的病诊进行初步的调查,头疼、感冒一类的小毛病,会给你直接开药方治疗,较为严重的疾病,家庭医生就需要写转借信,由病患带着转借信去专科医生处问诊。家庭医生可以有效的帮助专科医生进行初步的筛选,把病人分流。也可以把病患可能并不清楚到底要找什么样的专科医生的问题替病人判断解决了。家庭医生很好的帮助减轻了专科医生的工作量,患者持有家庭医生的转借信通常只需要电话预约,根据预约的时间直接见专科医生,进行接下来的治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