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视点>热点聚焦
家庭医生建立关键:支付和流程标准
时间:2016-04-29 14:35      来源:      点击:0次       打印

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以签约服务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技术支撑等方面实现突破作为重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优先覆盖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与此同时,还要求对家庭医生要有职业保障措施。而在此前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年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扩大到15%以上。


从各地的家庭医生试点来看,关键问题包括支付和服务流程标准两方面。


支付分服务支付和医生劳动支付(绩效)两方面。在服务支付上,北京的试点是家庭医生服务由医保报销一部分,个人支付一部分。医保是否报销在现阶段是用户使用家庭医生服务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服务的价格过高,医保和个人都很难承受。但如果价格太低,不能体现家庭医生的服务价值,可能会让医生失去动力。医保报销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推广不是必然因素是因为家庭医生目前提供怎样的服务、这些服务是否与用户实际需求匹配以及服务的质量是否能被用户接受都并不明确,而这些因素将决定用户是否会愿意使用家庭医生服务,因此即便有了医保报销,这些问题不解决,用户实际接受仍然困难。


而另一方面在支付给家庭医生的费用方面,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各地的试点中,有尝试过以签约数量来衡量,但实际发现使用频率并不高,难以体现医生服务价值的案例。也有的地方尝试以固定数量的用户配备给医生,但以用户的回头率和忠诚度来衡量医生的水平和价值,这种办法对医生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将更为有利。


上面两方面支付问题其实最终都关联到一个重要的缺失点:就是家庭医生服务的流程标准。要让服务支付和医生劳动力支付获得最中肯的评判,关键就是解决家庭医生到底服务什么,怎么去服务这两个问题。


中国用户对家庭医生的形象和职责一直都是模糊的,每个用户对家庭医生到底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可能有自己的概念和想法,比如有些用户认为家庭医生就是方便开药的,而另一些可能认为家庭医生类似电话医生,可以随时随地问询。家庭医生到底做什么,市场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定义。比如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医生,他的职责是什么?除了方便病人开药,或者定期需要(假设基层可以获得这类药品目录),家庭医生该做些什么?比如用药提醒、隔多少频率的随访设置?关于用药、生活方式、保健等的电话咨询怎么收费?怎样算为医生的工作一部分?在收治一名糖尿病患者的时候,家庭医生应当以怎样的标准流程来进行服务? 假如没有一套服务流程的规划,家庭医生的服务会很难落实。


缺乏一套服务流程规划还将导致支付非常困难。比如家庭医生提供多少次虚拟端服务,电话询问是否包含在已经缴付的费用里,询问每次的时间是多少,一年包含几次,价格如何去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上门,以什么价格收费等,个人自费的比例是多少。都需要一系列标准才能界定。标准不仅要规定服务的范畴,还需规定价格。


因此,家庭医生的落实将取决于支付政策以及标准化流程的设计。在这一系列标准缺失或模糊的情况下,很难将家庭医生体系完整地搭建起来并建立合适的支付制度。